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12日電 (王威 孫遜 黃娟)“這一聲媽媽,我等了37年。”9日上午,在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會議室,法醫黃雯宣讀完DNA鑒定報告后,65歲的楊群芳和失散37年之久的兒子強強(化名)抱頭痛哭,現場民警無不為之動容。
4歲男孩火車站走失
1987年2月6日,楊群芳的母親甘碧英帶著年僅4歲的外孫強強從湖南坐火車回四川老家。在武昌火車站等候換乘時,強強肚子餓,甘碧英便把孩子交給同行老鄉幫忙照看,獨自到站外給孩子買包子。等她回來時,同鄉不小心睡著了,強強也不見了蹤影。甘碧英慌了神,與同鄉一起四處尋找,但都沒有找到。隨后,她到鐵路公安部門報了警,但由于當時技術條件有限,多番尋找后仍未有所獲。
此后,孩子的爸爸和大伯專程來武漢尋找兩次,并聯系多家電視臺刊播尋人啟事,卻依然沒有強強的消息。這些年來,為尋找孩子,楊群芳一家跑遍了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2017年,楊群芳來到武漢,向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求助,希望警方能幫忙尋找丟失多年的強強。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接警后,迅速采集楊群芳的血樣,并錄入DNA數據庫進行比對。遺憾的是,并未比中成功。
與此同時,辦案民警還專門前往武昌火車站尋訪當年的工作人員及周邊人員,試圖了解當時孩子走失的具體情況,但均因年代久遠,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線索。
2017年以來,辦案民警一旦發現相關疑似人員的線索,就會立馬趕去核查,足跡遍及廣東、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北省內多地,但皆無所獲。
DNA新技術提供重要線索
“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也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辦理此案的民警藺永康說。2021年,藺永康接手此案后,再次采集楊群芳的血樣送至技術部門,繼續梳理相關線索。
“男性需比對Y染色體。由于楊群芳丈夫已過世,我們只有其母親的DNA。僅憑單親比對,只能排除親緣關系,無法直接認定,因此尋找強強的工作難度不小。但在2021年,我們重新采集了血樣,運用最新的技術提取了更多的DNA位點。” 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法醫黃雯介紹道。
今年8月初,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接到公安部下發的線索,一名42歲的男子與強強的特征很相似。更巧合的是,該男子就住在武漢市青山區新溝橋某小區。拿到線索后,青山區分局刑偵大隊和新溝橋派出所民警立即上門對他開展核查走訪。經了解,30多年前,該男子被其養父母從福利院帶回領養,且留有領養證。
得到消息后,在市局刑偵局的組織下,青山區分局刑偵大隊和新溝橋派出所民警負責采集該男子的血樣。與此同時,武昌區分局再次與楊群芳取得聯系,并聯系湖南當地公安機關,協助采集楊群芳及其小兒子等三人的血樣。
8月13日,4份DNA樣本被送至武漢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9月4日,喜訊傳來,DNA終于比對成功,強強找到了!
這一聲媽媽,我等了37年!
9月9日上午9點,強強在青山區分局民警楊壹博、譚力的陪同下,來到在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喜悅。
“小時候的事大多記不清了,但有些卻很清晰。我家是一層樓的房子,門前有片玉米地和一條很寬的大河。”“我爸是殺豬的,過年時做的狗肉火鍋特好吃!”“我還有個弟弟,媽媽總把他抱在懷里。”在被問到兒時記憶時,強強興奮地回憶道。
“我已忘記自己怎么走失的,只記得當時睡著了,醒來后已躺在床上,周圍還有很多小朋友。后來才知道,那是兒童福利院。”“幾個月后,我被養父母領養。這些年來,養父母對我很疼愛,視如己出,如今兩老都已過世,我也早已成家立業,有一兒一女。”強強說道。
上午10時,從湖南老家趕來的楊群芳在小兒子、兒媳的陪同下快步走進會議室,“像!像他爸!”她走到強強跟前,上下打量后說:“讓我看看你的腳。”
“對對對,大腳趾上有個丫!這是小時候被磚頭砸的,我這個伢子從小調皮得很!”楊群芳一邊指著強強的腳趾,一邊回頭笑著對民警說,兩眼卻涌出了淚花。
“根據現有資料和DNA分析結果,支持楊群芳系強強的生物學母親。”隨著法醫黃雯宣讀完鑒定報告,楊群芳和強強原本的笑容漸漸收斂,母子倆四目凝望,整個會議室陷入短暫的寂靜。
“媽媽!”強強的一聲呼喚,讓楊群芳再也控制不住情緒,兩人緊緊相擁,抱頭痛哭。“伢子,這一聲媽媽,我等了37年啊!”隨后,一家人鄭重地把一面寫有“尋人解困感激不盡 人民警察一心為民”的錦旗贈送給辦案民警,楊群芳拉著民警的手說:“要不是你們,我這輩子都無法見到我的兒子。”(完)
【編輯:張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