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北新聞10月11日電 (馮彬彬)近日,在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紅巖河流域聯村共建區域內,近20臺大型農機具協同作業,正在搶抓雨季來臨之前的冬季油菜播種。短短4天,1500余畝油菜便全部播種完成。
“天氣預報說要下雨了,村集體幫我解決了大問題。”望著眼前平整有序、井井有條的田地,雙坪村村民張世保感慨道。
近年來,遠安縣河口鄉作為新農服試點,依托聯村共建,在紅巖河流域創新探索出土地托管、科技賦能、服務集成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田保姆’啟新程,地有人種了
旋耕、播種、施肥、開溝……農機轟鳴過,沃野播種畢。“孩子們都出去了,我也老了,5畝多田實在種不了,半托管服務解決了我的難題。”村民閆國清今年將5.5畝農田的“耕、種、防、收”托管給村級合作社后,坐在家里等著收糧食。
在托管服務模式下,村級農業合作社負責集單,遠安鑫隆供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派單,遠安國泰米業有限公司的“田保姆”們則迅速接單服務。“我們擁有貫穿耕種防收全過程的農機,整地機、播種機、無人機、收割機一應俱全,全方位幫助農戶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各項難題。”遠安國泰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河口鄉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通過有效政策引導與激勵農戶將零散的土地托管給村集體,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
“在土地托管、服務組織、耕種防收具體管理上,我們全程協同,力爭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全產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在外務工的村民吃上‘定心丸’,讓在家務農的村民實現‘致富夢’。”河口鄉紅巖河流域聯村黨委書記徐國紅介紹。
農機農技齊推廣,地種得更好了
“在行駛過程中,只需要在地頭掉頭就行了,中間不用管,就能走得筆直。”農機手的高效得益于車載北斗自動駕駛系統,規劃好路徑、設置好參數,耕種一體機就能自行開展作業。
線上服務,線下指導,讓農民用上新技術。農機使用前,河口鄉通過舉辦農機規范作業與安全操作培訓、無人機技能實操培訓等活動,確保每位農機手能熟練掌握農機使用方法,讓其親身體驗到科技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土地集中連片后,我們往來奔波的時間縮短了,以前人工種一畝地,兩個人兩天完工,現在機器10分鐘就完成了,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能獲得社會化服務的補貼,既方便了農戶,也提高了我們的效益。”農機手曾德瑞笑著說道。
智慧農機在河口鄉的田間地頭“大顯身手”,其具備的復合作業、精準作業能力,在糧食增產方面大有可為。全程機械化、數字化“耕種防收”模式,讓農戶從會種地變為“慧”種地,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力。
創新模式賦新能,種地增收了
河口鄉探索兩大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全托管模式貼心服務外出務工家庭,涵蓋機耕、播種至機收的全鏈條“保姆服務”,即有效防止了土地撂荒,又保障了農戶土地收益;半托管模式靈活應對在家農戶需求,提供機耕、飛防、機收、烘干等“點餐式”服務。讓農戶輕輕松松得收益。
截至目前,紅巖河流域已有1050畝土地采用全托管、500余畝采用半托管模式,“每畝節省人工費用200元,加上精播節省下的種肥,每畝還能增收300元。”村民張世海算了一筆賬,“成本降了,質量也高了。”
為加速農業現代化,河口鄉在試點村推進土地托管,明確權屬,縣級部門協同制定服務規范,實施病蟲害預警防控。村供銷社促進土地托管,成立種植合作社集約管理,聘請本土管理員,帶動本土就業。
“在除去農戶托管費用、農機作業費用、管理員薪酬及化肥、農藥、種子等所有成本后,村級合作社預計每畝可獲得近200元的純利潤。”落星村黨支部書記陳宗會介紹。
目前,紅巖河流域內共有9名管理人員、18名農機手,將社會化服務全覆蓋聯村共建的雙坪村、落星村、劉青村,推廣服務面積1500余畝,服務農戶473戶,村集體經濟今年預計將增收10萬元以上。
“托管服務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在雙集中的政策背景下,成功破解了土地閑置無人耕種的難題,不僅為村集體、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也促進了市場主體的繁榮發展,實現了多方共贏的顯著成效。”河口鄉農業社會化服務負責人表示。(完)
【編輯: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