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北新聞10月21日電 (高呈艷)近年來,十堰市鄖陽區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人大監督的重中之重,針對營商環境中的重點難點、頑瘴痼疾,持續開展專題詢問,助力營商環境提效。2021年以來,該區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3年獲得優異等次,市場主體和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充分調研,深入摸排營商環境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中水電氣成本高不高,惠企政策落實是否到位,執法監管是否公平公正,群眾辦事是否高效快捷……通過多個渠道深入摸排掌握市場主體和群眾最急切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鄖陽區從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要素環境等方面入手,設計營商環境問題調查問卷,以在線問卷的形式面向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征求意見建議,同時在網站和電視臺發布公告,廣泛收集問題線索。組織人大代表、營商環境監督員深入轄區200多家企業,收集各類意見建議。分行業組織“企業沙龍”活動共7期,與企業面對面溝通交流,聽取營商環境的感受和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多種方式摸排,共收集水電氣要素、人才招引、惠企政策兌現等各類問題及建議共500余條。
跟蹤問效,推進問題高效整改
根據收集問題情況,鄖陽區成立人大視察組,深入區直部門、鄉鎮、市場主體開展問題核查核實30余次,對問題進行分類篩選提煉,選取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問題作為專題詢問的主要內容。
今年7月,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專題監督問題交辦會,現場交辦20余條問題,共涉及17個區直部門,限期整改。整改期間,區營商辦聯合區政府督查室以“梳理-交辦-督辦-問效”的全鏈條閉環模式加強跟蹤督促。區人大常委會組成專班,由各副主任帶隊,深入整改部門,以會議座談、聽取匯報、實地核查等形式了解問題整改情況。
8月份,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了問題整改專題詢問,對17個部門面對面問效,由人大代表“提問”,單位負責人“答題”,正視問題、直面矛盾,問措施、問效果,既找出了“痛點”“卡點”“難點”“堵點”的原因,又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回應了關注,凝聚了共識。
效果導向,以專題詢問成果助力營商環境提優
整改成效怎么樣?是否從根本上解決了市場主體和群眾亟待解決的急事、難事、煩心事?為檢驗整改效果,9月份,區人大常委會召開專題會議再次聽取部門的整改情況,人大代表對整改結果進行滿意度測評,17個部門中有14個測評結果為滿意,3個為基本滿意,相關部門在解決融資難、引才難、物流成本高、政務審批繁等方面推出了改革措施,讓市場主體和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推進金融產品創新,解決融資難題。今年以來,全區信貸投放凈增36.77億元,金融機構減免手續費等費用300多萬元,減免政府性融資擔保費126.10萬元,僅7月至8月共為641家市場主體發放貸款2.7億元。
與此同時,建立省級人才創新服務中心和人才驛站,解決人才招引瓶頸。今年引進高層次人才95人,發放人才津貼510萬元,為200多家企業發放各類就業補貼3300萬元。
此外,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統籌利用交通、郵政、客貨運輸資源,實現交郵融合、客貨聯運發展模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120萬元,建成省級全域公交縣;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聚集企業全生命周期的15個重要事項一件事一次辦,開展幫辦代辦服務,主動上門服務昊朔、龍崗、華陽、首誠、方特等78個項目305次,為企業解難題,強保障,促發展。
下一步,鄖陽區將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進一步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營商環境問題“點上整改”與“面上整治”相結合,進一步破除影響營商環境的機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持續提升市場主體和群眾滿意度,切實讓營商環境優化含金量充分釋放出來。(完)
【編輯: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