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2月8日電 題:美國僑領田長焯:鮐背之年仍為“兩個夢想”奔走
作者 武一力
96歲的田長焯離鄉多年,仍鄉音不改,心系桑梓。
“我這次回鄉,是來‘逐夢’的,希望以田長霖這張‘名片’,搭建起海內外民間交流平臺。”美國僑領、著名科學家田長霖的兄長田長焯,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10月底,田長焯回到武漢,度過了繁忙而充實的30多天:參加“田長霖論壇”、回到祖籍地武漢黃陂祭祖、走進高校與青年學子交談、考察重點實驗室和科技企業……但最重要的,是推進海內外民間交流平臺建設,目前在建的田長霖中心(光谷)和田長霖中心(黃陂)正是平臺載體。
田長焯1954年從臺灣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成為波音公司飛機顫振和振動設計首席設計師。從1962年起,他相繼在美國發起成立了華美航太工程師學會、中國工程師協會等團體,團結海外華僑華人。同樣赴美求學的田長霖亦不甘落后,成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
長期以來,搭建海內外民間交流平臺是兄弟二人的夢想,他們一有機會便回鄉為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獻計。直到田長霖因病逝世,田長焯仍繼續奔走,推動一批批海外人才回國創業。
在田長焯看來,田長霖是“名片”,也是“資產”,其學生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友已成長為全球各領域的翹楚,若把這些人脈資源利用起來,將為武漢乃至中國招才引智發揮作用。
2010年落戶武漢的“田長霖論壇”,如今已是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的重頭戲、高科技人才的交流平臺。這些從全球各地前來參會的華僑華人總是提前半年規劃好行程,為論壇做充分籌備。
他認為,加強海內外民間文化交流是增加民間信任的重要途徑,彼此間互相認識、信任,才能實現互補雙贏。在建的田長霖中心(光谷)和田長霖中心(黃陂)將作為長期穩定的交流平臺,為海內外人才搭建航空、科技、氣候、教育、旅游、文藝等方面合作的“橋梁”,后續計劃通過該平臺引進國際高端人才、與國外名校建立國際合作關系。
田長焯的另一個夢想,就是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他說,田氏兄弟的成功,離不開良好家風和優秀中華文化的熏陶,“我們在傳承中華文化方面擔負承上啟下的責任,我曾經把中國皮影戲帶到美國不少校園巡演,未來還想把黃陂花鼓戲也帶到美國去唱。”
田長焯表示,相比老一輩,年輕的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國或許略感生疏,但他們都有了解家鄉的強烈愿望,今后希望多辦一些尋根活動,讓年輕一代從自己家鄉的歷史開始了解中國的歷史。(完)
柬埔寨《華商日報》采用
【編輯: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