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月19日電 (馬芙蓉 王俊芳 焦思勤)中國、美國、土耳其等國科研人員聯合完成高精度的土耳其地震后地表破裂記錄,發現地震中地表最大位移不一定出現在震中位置。相關研究成果于北京時間1月19日發表在《Science》上。
論文第一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博士生孟建南、湖北巴東地質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教授蒂姆·科斯基(Timothy Kusky),共同通訊作者為蒂姆·科斯基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專家沃爾特·穆尼(Walter Mooney)。
當地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震后第十天,孟建南抵達震區,與土耳其中東技術大學專家共同開展震后地質調查。
在為期一個月的現場考察中,孟建南等人對該次地震造成死海斷層、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的地表位移進行系統測量,并選取代表性區域,對地震導致的地表破裂進行厘米級數字填圖,完成高精度的震后地表記錄。
據研究發現,整個地震區域實測地表位移最大值為6.7米,位于死海斷層納爾勒段和東安納托利亞斷層交匯處。該位置距離震中47.5千米,而震中位置未見顯著的地表破裂,這與此前普遍認為的“震中為地表破壞最大位置”的觀點不同。
團隊進一步揭示破裂過程和變形特征在震區斷層系統間的傳遞機制,即地表最大位移恰好位于斷層交匯位置,破裂通過交匯處沿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繼續傳播,誘發新的大規模地震活動,這又對傳統觀點“斷層的交匯處通常會限制破裂的傳遞”提出挑戰。
孟建南表示,此次研究成果記錄了震后地表的破裂特征,清晰展示其在不同斷裂系統中的傳播規律,揭示多個轉換型板塊邊界對板塊運移的響應和形成災難型地震事件的具體過程,為進一步研究地震事件對人類社會的直接影響提供了重要參考。(完)
菲律賓《菲律賓華報》采用
【編輯:裴春梅】